校友活动

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校友之家 > 校友活动 > 正文
【直击现场】百廿校庆齐相聚,耕读精神永相传
发布日期:2018-10-02访问次数:

 

春秋流转,寒暑易节;百廿时光,斗转星移。在建国69周年和华农建校120周年之际,永利官网校友从五湖四海奔赴华农,共同见证华农120周岁生日这一重要时刻。朝气蓬勃,青春活力;此间少年,甘于奉献。在接待现场,身着紫色上衣、佩戴志愿证的志愿者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毫不懈怠地进行服务,用汗水助力校庆,用劳动彰显志愿精神。

跨越一个甲子,遇上百廿校庆

本次回校的校友中,年龄跨度有60余载。其中既有在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农的耄耋老者,也有在改革开放后重入大学校园的“幸运儿”,还有刚刚毕业的年青一代,在同学相聚、老友相会的美好时刻,回忆和讲述着属于自己的大学故事。

2014级经济学专业的陈银是今天第一个在现场报道的校友,明年将要出国留学的她祝福华农120周岁生日快乐,母校发展越来越好。在华农求学7年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毛成兴写下了“我与母校同在”的祝福。他讲道:“毕业后我在学校的期刊社工作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‘我与母校同在’这句话。”

1952年院系调整来到华农攻读农场管理,195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重返狮子山教学,1994年退休后担任学院的督导员。88岁的刘良玉把根扎在了华农,把一辈子的精力贡献给了学院和学校的发展。从狮子山的变迁、学府路栽种的树木、上山下乡的故事,刘良玉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在华农的点滴。“66年来,我见证了华农的变化,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校园环境的改善,更体现在教学、科研、人才的发展。”刘良玉讲到:“华农的发展离不开每代人的艰辛付出,华农的进一步发展更要靠青年一代的努力。”

感慨一句不易,重温大学时光

聚是一团火,散作满天星。毕业后的难以见面成为每届校友心中难以抹去的遗憾,而校庆则为他们提供了再次相遇的机会。在接待现场,老同学见面后的激动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他们争相拥抱、合影留念,紧紧把握住这美好时刻。

1964级农业经济管理的校友队伍是今天接待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来自上海、黄冈、恩施等地方的他们,时隔半个世纪再次相会。叶奶奶讲道,她1个月前通过同学群得知120周年校庆的消息非常兴奋,昨天便到了武汉,今天一早乘坐576和同学们来到了华农。她表示,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相聚,希望华农培养更多一流人才,让他们走向社会各方,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。她还分享了一位因手术住院3个月仍去参加他们同学聚会的故事,感慨是华农让他们紧紧联系和团聚在一起。

王国有也是农经系1964级校友,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乘坐动车来到华农。他讲道,华农变化很大,找不到接待点时心情很急躁,但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找到后心情逐渐平静下来。随着一声“123,茄子”,1964级校友在签名墙下合影留念,让相聚的这一刻成为永恒。

2000级江苏常州的薛杨讲道:“华农是给予我教育和姻缘的地方,我对她有深厚的感情。”毕业后已经14年没和室友见面了,这一次寝室8人全部来到了华农,她表示过程很不容易。

携游不同代人,感悟耕读精神

“百年风雨扎根荆楚大地,甲子相逢聚焦一流学科。”在接待现场,部分校友和自己的父母或子女赶回学校,一家人融入进隆重喜庆的氛围中。

2012级硕士研究生陈义定带着自己的妻子和2个孩子来到华农。他激动地讲道,华农人杰地灵,是成就他的一个地方。他现在教授自己的孩子种禾苗,希望他们可以在劳作中感受到华农的耕读精神,做一个勤读力耕的人。此外,陈义定的外公和舅舅都从华农毕业,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华农攻读学业,4代人薪火相传。

得知校庆的消息后,1998级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胡女士和父母、儿子、同学赶来参加校庆,以“桃李芬芳,将知识传播到更多的地方”祝福华农。200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肖炎和家人从咸宁赶来赴会。他开玩笑道:“从出发起,便开始狂踩油门,希望快点赶到学校。”“我和我爱人是一个班的,孩子的小姨是外国语学院,今天带孩子过来是想让他们感受一下校庆的气氛和学术的氛围。”肖炎说到。

狮山待您归来,志愿保驾护航

夜幕降临,一天的接待工作也接近尾声。从早上7点半志愿者准备物资到晚上8点工作结束,引导签到、发放纪念品、讲解相关事宜、拍照合影留念等工作井然有序,580余位返校校友顺利报到。

2012经济学专业的柯炼、凌文波、谢韬滔来自同一个寝室——荟九337,他们分别从长沙、宁波、杭州赶来武汉为华农庆生。他们讲道:“很久没有回学校了,但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和服务仍然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。”

志愿者段维航讲道:“作为华农的一份子,120周年校庆是可遇不可求的,非常开心能够亲眼见证华农120周岁生日,并为华农奉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明天是建校120周年纪念日,各种精彩纷呈的活动也即将上演。耕读双甲子,薪火传天下,让我们共同迎接华农120周年华诞的到来!